他們從南方來(3)(中央社記者陳至中、許秩維、周永捷台北雅加達5日電)假如,你有21天假期,願意自掏腰包新台幣一萬多元,住在印尼偏鄉一個小村莊,沒廁所也沒乾淨的自來水,還要幫忙當地人設計興建化糞池、濾水器嗎?

多數人都認為這工作極度辛苦,但一群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學生做到了。他們和印尼姐妹校學生攜手合作,在泗水和東爪哇為當地人建置濾水、灌溉與汙水處理系統等工程。從設計圖、採買五金及馬達等器材到簡易工程都自己動手做。

21天後,小學生有了乾淨的水可喝、學校有了化糞池、漁村有了環境保護簡易步道,下雨時不再泥濘不堪…社區面貌改變了。台科大與印尼學生跨國合作,正是雙方民間交流最佳典範。

這是無國界行動工程師計畫,一切要從台科大印尼姐妹校泗水理工學院談起。

台科大是全台印尼留學生人數最多的學校,每年都會到印尼招生,有一次泗水理工大學老師忍不住問「你們年年來要學生,台灣的學生什麼時候可以過來呢?」

這句話,開啟兩校另一層次交流。雙方討論結果,捨棄傳統夏令營方式,而是搭建平台,讓兩方大學生發揮工程專長,為社區服務;行動工程師計畫因此誕生。

計畫從去年暑假開始,由於缺乏經費補助,每名大學生要自費2萬多元,今年爭取到教育部補助,整體經費仍不足,每名學生還是要自費一萬多元。不過,學生們不在意,還嫌去年造訪的印尼村莊「太漂亮太乾淨」,希望今年暑假能去更弱勢社區,為偏鄉服務。

今年夏天,台科大23名學生分7組,與泗水理工學院(ITS)、韋地雅曼達拉天主教大學(Widya Mandala Catholic University)合作,分別在泗水和東爪哇偏鄉工作。

從無到有,參與計畫的學生凡事自己來。他們事先就花好幾個月上網搜尋泗水村莊地理位置、民眾生活習慣等基本資料,還定期與印尼大學生視訊會議,討論當地居民需求,也透過印尼師生接洽當地村長,再決定施作什麼工程。

印尼偏鄉自來水普及率低,水質也不佳,負責協助當地小學建置濾水器的團隊,抵達泗水海邊村莊後,很快就面臨第一個難題。

學生到當地購買濾材,卻發現怎麼濾都不乾淨,還有樹葉和樹枝,就連活性碳也有許多雜質,請教印尼教授,才知道當地根本沒有乾淨濾材。

團隊成員、化學工程學系四年級學生柴貝融和夥伴們不斷重複洗曬濾材,有時候一洗就得洗上3、4天;開始施作後,如何鑽孔又讓學生們吃足苦頭,管子和濾水器間總在漏水。最後學生終於用兩個串連的濾水器,讓學童喝到乾淨的水。柴貝融說,這段辛苦歷程,培養出團隊間深厚感情。

另一組團隊前往靠內陸的偏遠村莊,當地去年一整年只下4天雨,協助建置灌溉系統是首要任務。化工系四年級學生吳旻臻等人和就讀電機系的印尼大學生合作,先在學校搭好灌溉系統,再運送到村莊安置。

吳旻臻和不少團員都是頭一回接觸焊接、切鋼筋,焊接時火花四濺,一開始覺得有點嚇人,也只能硬著頭皮做下去。

灌溉系統搭好後,還得用卡車運到社區,這又是一個大工程,光從學校到村莊車程就要8小時;好不容易到了村莊,又發現建置灌溉系統的地方遠離村莊中心,周邊沒住戶,吳旻臻和團員們只能就近搭帳棚當住處。點點滴滴的付出,雖然辛苦,卻讓學生很有成就感。

行動工程師計畫主持人、台科大工學院院長劉志成表示,台科大學生投人職場後,工作沒幾年就可能會被派到印尼當台幹,趁念書時就能多認識東南亞文化、加強國際移動力很重要。

劉志成說,學生替泗水社區建置的簡易工程,不是做完就好了,還會長期追蹤,像他們為泗水小學設置濾水系統後,現在合作的印尼大學生會固定回到小學探集自來水,檢測水質是否符合標準。

去年與台科大學生合作的ITS環境工程系大四生拉席達(Rashida Misali)就說,「最大的成就感是讓當地居民變得更健康。」

她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,和台灣學生合作,彼此分享一些想法很新奇,她也對台灣的環境科學技術留下好印象,甚至未來打算到台科大就讀。

年年到印尼招生的台科大最終也以實際的「新南向行動」服務印尼偏鄉,為兩國合作帶來滿滿正能量。劉志成說,明年打算擴展觸角到越南,讓更多台科大學生投入這項計畫。(編輯:吳協昌/羅曉荷)1071005



文章來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5%8F%B0%E7%A7%91%E5%A4%A7%E5%8D%B0%E5%B0%BC%E6%8B%9B%E7%94%9F-%E7%95%B6%勞力士手錶 勞力士錶專賣店 勞力士型號價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atessmuf5j 的頭像
    yatessmuf5j

    f3theodo13450

    yatessmuf5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